晚上11:31

(0) Comments

太極拳不動手

BuWu

前人有云:「太極不動手,動手非太極。」,那甚麼是「不動手」呢?是否真如字面上的解釋一樣,就真的是不要動手嗎?那又位甚麼「不動手」呢?只是為了符合前人所講的「太極不動手,動手非太極。」嗎?還是不管原因,就只是單純的奉為金科玉律而遵守嗎?

為甚麼「不動手」的理由很簡單,因為動手就會產生橫力,有了橫力就容易發生對抗,因為對抗就習慣的使用肌肉力,而因為肌肉力的使用就會造成短暫的暫煞,進而導致無法順應敵人,變成開始使用蠻力來施技,形成惡性循環,進一步加重肌肉力的使用,使的暫煞變成佔煞;與太極拳是以弱取勝的理念背道而馳,所以要避免蠻力、肌肉力、橫力就要避免動手,所以才有太極拳不動手之語。

或許你又會問說,應敵接戰在在都是手在處理,怎麼能說是「不動手」呢?這不是睜眼說瞎話,開人一個愚人節都沒人相信的大玩笑嗎?是欺人的夢話。

其實是不能用一般「動」的概念來詮釋「不動手」,或者應該說是對「動」,在相對與絕對上的認知差異;或許可以藉由「靜樁」與「動樁」來說明「不動手」的觀念,「靜樁」基本上有三體樁與渾圓樁兩種,這兩個樁除了可以定出方圓外,在三體樁部分亦可以定出正力與肘樁,而渾圓樁則是動樁的起始;也就是說,只要能維持三體樁就可以利用正力,而不需要濁力與肌肉力的結構力,可以能不費力的撐住至少一個人的前推力量,也就是讓人推不動的樁形。而利用渾圓樁進行旋轉的觸動,以磨背作為機發進行動樁的基本運動。

當確實了解靜樁與動樁後,就可以獲得一個初始的參考樁形,是不用濁力與肌肉力的結構樁形;爾後在使用指領技術時,在環內進行推、托、帶、領的動態操作過程中仍能維持結構樁力,就可以達到相對不動手而有正力的結構樁。

這樣的觀念所引導出來的操作技術,與一般動手施技的技術是完全不同的,若不深究的話,有些時候光是從外觀上看,一點也是分辨不出來的;因此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請你的指導教練仔細說明清楚,才不會把時間浪費在白練的過程中,耗時又不長功,導致最後練不出太極拳的精髓,而只練出太極拳的外形。